加入收藏 | English

人文学院“延党之路,共谱民族团结新章”实践团赴腾冲市司莫拉佤族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人文学院 时间:2024-08-18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10日至8月16日,昆明学院人文学院“延党之路,共谱民族团结新章”实践团赴腾冲市司莫拉佤族村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方式,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多元的佤族文化

司莫拉佤族村寨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清水镇,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佤族聚居村落。“司莫拉”为佤语,原为人名,后指幸福的地方。佤族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歌舞节奏明快、热情奔放,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宗教信仰融合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体现出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当地建筑多以干栏式为主,具有适应气候和地形的特点。村寨出产牛肉干、葛根糕等特产,富有民族特色。佤族自古尚黑,以黑齿、黑发、黑皮肤为美,服饰以黑色为基调,以其它颜色作为陪衬。

司莫拉佤族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团队成员希望此次调研能引起更多人对司莫拉佤族文化的重视,让司莫拉佤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色彩。

 

探民俗,学团结

为了更好地了解佤族文化和促进民族团结,实践团队到农田中实地调研,被不同颜色水稻所形成的图画深深震撼。当地村民非常热心地讲解了水稻的发展过程和水稻种植方法。此地还出土有东汉时期出现的水车,这是一种机械提水工具,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当地村民热情讲述了佤寨从一开始的佤族与汉族通婚,再到学汉字讲普通话的民族文化互通的过程。佤族与汉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共同进步。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特色产品推介

团队成员来到传统工艺传承人家中走访调研,并且在其带领之下学习传统工艺制作葛根糖与米糍粑。首先是传承人示范,紧接着团队成员效仿着传承人的做法体验了葛根糖的完整制作。

随后团队成员又来到了米糍粑制作传承人的家中。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一同体验了米糍的蒸煮、捶打、按压、定型、脱模等过程。传承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团队成员介绍佤族人民的饮食传统以及传统习俗。团队成员们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式学习了这一传统制作工艺。

特色产品是地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文化的特殊载体,团队成员期待未来相关产业不断创新,为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龄儿童普通话调研

当今社会,普通话已成为沟通的桥梁,连接着每一个角落。然而,当目光投向乡村学龄儿童,却发现他们时常在语言的海洋中迷茫。在美丽的司莫拉佤族村寨里,团队成员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背景,深入乡村,进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普通话入户调研。团队成员利用自己在汉语言文学领域的所学,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展开普通话教学,让他们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

普通话作为我国通用语言,其普及和规范使用对于促进社会交流、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活动之后,团队成员也将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推广方法,为普通话的广泛应用和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让普通话在中华大地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至尾声,7天的实践活动,队员们除了感谢当地政府和学校大力支持之外,也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大地常开长盛,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浦新路2号
邮编:650214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2642号-1 云教ICP备1105008号 <span style=">公安备案号53019102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