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七点到九点,谢士华老师通过腾讯会议给2021级新生开展了入学教育讲座。围绕着自己的求学经历、工作经验、北大访学初体验以及中文专业的前景,谢士华老师讲述了她的心路历程,同学们受益匪浅。
谢士华老师讲到2009年北京大学首次为本科新生开设的必修课“静园学术讲座”,每期邀请一名国内汉语言文学领域(包括文学、语言学和文献学)的名师做主题报告。要让人工智能理解人类的语言,就要“砸语言学家”,意思是向语言和研究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员和资金,重视语言学研究。谢士华老师谈到,中文学习者要尽量打通文学、语言学和文献学之间的壁垒,文学专业的同学不能丢失和忽略语言学和文献学的知识,也要加深对历史方面的了解,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理解。谢士华老师还提到陈保亚老师的作品《茶马古道上的语言接触与通语的形成——走向田野,认知中国》,同学们获得了新的认识中国的方法。除此之外,谢士华老师还引用陈平原的《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的六个关键时刻》向同学们讲到:理想的大学,除了追求学问与养育人才,还探索精神、服务公众,乃至直接影响社会进程。在传授知识与养育人才之外,深深介入了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建设。听讲座的同学们由此获得了一个看待学习、看待文学和历史的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
线上参与此次讲座的同学达到四百人,可谓盛况空前。听过谢士华老师的分享,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读书是自己的事情,读书必须自得,不要期待老师轻易告诉你答案。如果自己不想“苦思”的话,即使进的是最好的学校,老师也帮不了太大的忙。参与讲座的同学,纷纷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