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惟真•人文名家讲座第二十三期

作者: 时间:2021-10-20 点击数:

  10月19日晚上七点,由人文学院主办,李烨博士作题为“书于竹帛-中国古代书写史管窥”的专题讲座在博文楼1201顺利开讲。李烨老师,文学博士,毕业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院,研究方向为文献学、汉语言汉字史,近年来主要从事出土秦汉简牍文献整理研究。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6年项,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


C944F


  讲座由孙柏林博士主持,孙老师介绍了主讲人李烨博士相关学术和科研情况,并对今天的讲座主题做了导引。《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就是穿线的竹简;典即以手捧册,故有标准、模范之意。又《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是能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以上均显示中国典籍之早出及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系统文字最早为甲骨文,为殷商时期;随后为钟鼎文(金文);竹简则多以篆书书写,战国时流行;帛书则多为汉代及以后。因此殷商或此前时期,中国当代所言之“六经”等经典并未形成,其成文多在汉代。以《老子》出土文献而言,虽言春秋末期作品,然现最早为战国中期的《郭店楚简》,其后则是汉代早期的马王堆帛书甲乙本,汉代中期的北大汉简本等。


18B23


  讲座伊始,李烨博士首先对其标题进行了解读,接着介绍了简牍帛书作为我国纸张发明与运用前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在殷商至汉魏时期对当时文字记录发挥的巨大作用。

其次,李烨博士引用《说文竹部》中对简牍的描述向同学们细致地介绍了何谓简牍,并通过图文演示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简帛的制作方法及与简牍有关的主要书写材料,接着通过展示的相关考古材料及文献对简牍的书写方式进行介绍,如用简牍书写时,对书写材品的操控方式。

  紧接着李老师运用大量文学史实及考古素材对重要简牍材料依次进行了介绍。其指出,自上世纪初至本世纪初所发现的简牍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历史久远且分布广泛,那些被埋藏在历史遗迹和古墓之中的各时代竹木简牍和帛书被人们发现,被重新认识,促进了人们对古代史实,典章制度以及学术发展史的研究。


E747F


最后,李老师运用了傅斯年先生关于历史语言学判定学科进步的三条标准作为结语:“第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第二,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第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使用的工具的则进步。”这同时也是对相关历史学、语言学专业同学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做出的要求。

整个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了,同学们在此次讲座中收获颇丰,通过这次讲座丰富了同学们对古代的书写历史的了解,深深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浦新路2号
邮编:650214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2642号-1 云教ICP备1105008号 <span style=">公安备案号53019102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