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王艳华老师主讲第54期“惟真·人文学术讲坛”

作者: 时间:2023-04-25 点击数:

2023420日晚7时,人文学院第54期“惟真·人文学术讲坛”在博识楼1001教室举行。

    本次讲座主题为“清末民初中国国文学科的发生”,由人文学院王艳华老师主讲。王艳华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五四”以来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王艳华老师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持省哲社课题一项、省教育厅课题一项,在《中国文学研究》《文学教育》《名作欣赏》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王艳华老师首先在解释“文学”、“国文”等主题词的过程中,为同学们抛出了几个问题:如何承纳西学?如何调和“中学”与“西学”?文学如何介入“中西学”的争持,其内容和存在模式遭逢哪些考验?

在问题的导引下,王艳华老师援引陈国球先生的文章《文学立科:〈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文学”》,在向同学们讲解中国第一所综合型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创立过程中,兼述兼议,通过对“大学堂章程”筹议,到钦定,再到奏定这条历史线索的把握,用详实的历史材料向同学们讲解了“文学”作为一项中国现代学科的建立过程。其中,在课程体系的计划与实施方面,王艳华老师特别提及了孙家鼐在《大学堂章程》中对有关学科所做出的“变通”,以及当时依旧以“科举”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在王国维对于“经学科大学”的“批评”以及张之洞囿于时代局限性的“坚持”的比较中,王艳华老师向同学们展现出了当年文学立科时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并指出当年的京师大学堂虽然创设的宗旨是“汇通”中学与西学,但旧习仍在。

接着,王艳华老师又援引皇侃,鲁迅,《文心雕龙》等大家或作品的论述,与同学们探讨“文学”的本义,并探究“文学科”的含义。文学是否具有现代学科标准的知识量呢?梁启超将其视为作为“词章”的文学,将文学看作执笔为文的能力。这里的“词章”最为接近现代“文学”的本义。

而张百熙和张之洞等人,则受到了日本大学课程教育体系的启发,以“文学科”作为“中学”象征的文学,可以简括为文、史、哲,以及外国文学的学习。张之洞设计的“文学科”,更加接近于现代“语文学”意义上的文学,认为“中国文学门”虽由“词章”演化而成,但前身实在是“文学之学”有关“文”的“学”。

王艳华老师以自己广博坚实的学术底蕴,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精彩讲座。欢迎广大师生继续关注支持“惟真讲坛”的后续讲座。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浦新路2号
邮编:650214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2642号-1 云教ICP备1105008号 <span style=">公安备案号53019102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