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晚,昆明学院第4期“惟真·数字人文工作坊”第一讲在惟真报告厅火热开讲!著名写作理论家、写作教育家、二级教授尹相如教授以“人工智能写作的原理、运用及边界”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一场技术与人文深度思辨的盛宴。本次讲座由朱供罗副院长和石静副教授共同主持展开,吸引了人文学院众多师生参与。

讲座伊始,尹相如教授立足“人工智能+”时代背景,剖析技术对写作领域的重塑。他指出,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涌现,为内容生产带来效率革新——从新闻快讯的智能生成到创意文本的辅助创作,技术正拓宽写作的边界。但机遇背后亦有挑战:不少创作者开始焦虑“机器是否会取代人类写作”,这种困惑恰恰成为本次讲座的破题关键。
为厘清这一困惑,尹教授提出“四象限写作区域图”,从“创作自主性”“思维创造性”等维度,将写作场景划分为四个象限。他强调:人工智能本质是“工具”而非“主体”——它能基于数据算法生成文本,却缺乏人类写作的情感温度、价值判断与创造性思维。

在讲座尾声,尹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写作存在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其一,它依赖既有语料库生存,面对“未知领域”和“小众表达”时创作力几近枯竭;其二,人类写作所具备的“共情力”与“批判性”,是人工智能难以复刻的人文内核;其三,AI生成内容在版权、原创性方面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是技术工具与人文规则之间的碰撞。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案例丰富,为师生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提供了宝贵指导。本次讲座作为数字人文工作坊的开篇之作,为人文学院探索数字时代人文教育创新开启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