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转变思路,寻求突破

作者:罗梅 时间:2021-12-31 点击数:

    岁至年末,求知之心弥坚。

2021年12月22日晚上19:00--21:00和2021年12月29日下午14:00--16:00,邓瑶名师工作室有幸邀请到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谭晓云教授,于百忙之中为我们带来精心准备的两场讲座。因疫情形势严峻,工作室的全体学员都采取通过腾讯会议视频的方式进行了这两次线上交流的教研活动。谭教授的两场讲座《<乡土中国>“整本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和《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新形态》,让我们深受启发,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成长之路指明了方向。


谭教授的第一场讲座:开场就高屋建瓴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进入高中课程,一线教师该如何去教?背后支持的是什么?”

谭教授首先从“谈及研究的背景及缘起”娓娓道来,以课标的解读为抓手,对比了03版和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变化,随着带来的课程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针对广大一线教师们的困惑“《乡土中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谭教授谈到,《乡土中国》从“教什么”角度讲,是“旨在帮助学生建构学术类整本书的经验,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学术类书籍的阅读方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从“怎么教”角度讲,是“通过阅读《乡土中国》,设置任务——引导阅读——达成目标”。学习任务的设置是要引导学生的学习指向阅读本身,而不是对问题的回答。

接着谈到“需要厘清概念和问题”,17版课标对“任务群”的界定、定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

群教学的理念及课程结构的变化,最终都落到学生的学习之上,以学生的学习来建构整本书阅读的体验。

   第三点细致入微地为我们阐释了《乡土中国》整本书教学的理念探究,包括课标对《乡土中国》的教学定位、学术研究对《乡土中国》的教学定位,强调亲自实践与反复阅读及合理设置学习任务的重要性。

     最后,谭教授谈到了《乡土中国》的教学原则与策略,并给我们学员呈现了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围绕“乡土本色来理解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一核心来设置任务,引导学生从概念、思维导图、学术观点、文化成因等方面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与学习。谭教授还就“《乡土中国》读什么?怎么读?”这一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简言之,就是既要“知其言”,又要读其“言”。一是我们要去理解基本概念,理解主要观点和基本命题,把握论述的框架和理解体系;二是我们要去读语言本身,去探究作者语言特色及其背后的内涵。


      临近尾声,工作室学员赵丹瑜老师就一线教师普遍的困惑谈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谭教授今晚的讲座就像一顿丰盛的晚餐,《乡土中国》的教学设计示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困惑中有了光的透亮,再次感谢谭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知识盛宴!


2021年12月29日下午14:00--16:00名师讲坛第二场线上讲座在邓瑶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邓瑶教授的主持下如期举行,工作室的学员们早早打开了腾讯视频会议。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谭晓云教授的《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新形态》讲座,对2017版、2020年修订的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引领我们把握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明确了我们在已经到来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部编版高中语文课程的思维方式和课堂教学必须做出的根本性转变。

谭晓云教授的讲座亲切温婉,很有启发性,以“困惑与突围”这一关键词开场,首先提出“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哪些重要概念?和2003年高中课标相比,究竟有哪些变化?”谭晓云教授从任务(立德树人)、目标(语文学科素养)、路径(学习任务群)、方式(将学业质量标准和课标纳入统一体系)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为我们剥丝抽茧。特别引入了“哈佛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指出中国的培养目标也朝着素养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接着,谭晓云教授谈到“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和新高考的对接”的问题,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改变着我们的教学,一是学习内容结构化、综合化、专题化、项目化;二是学习过程情境化、体验化、整合化;三是语文课程与教学形态分为专题学习、项目学习。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引入2020年全国三卷高考语文作文,不仅强调情境写作,还有社会认知角色的定位,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第三点,谭晓云教授谈到了工作室学员最关心的问题“2017版课标下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即我们怎么教,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新课标下变化的整体走向:改变知识传授型、能力训练型教学,设置结构化、跨学科、综合化、整合化、专题化、项目化的学习内容,强调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体验实践,获得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教学形态为:专题学习和项目学习,呈现出学习内容整合化、学习方式体验化、教育技术来助力三大优势。专题教学,如:“鲁迅的思想探索和时代意义”,通过《彷徨》及其中的《祝福》,探索女性诉求。从专题准备、基础阅读、拓展阅读、制定目标(语言目标、思维目标、价值目标)、设置课段(第一课段:专题导读,走近鲁迅先生;第二课段:整合阅读,聚焦几类形象;第三课段:原作深度,鉴赏叙述视角;第四课段:互文比读,体悟“立人”思想)来达成目标。

最后,工作室的学员们就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线上积极与谭教授互动,谭教授耐心细致地给出了应对的措施。紧扣课标,把教师从知识点的讲解中逐步解放出来,通过项目设计、专题整合,课文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形成学生的能力点,逐步向素养点迈进。


工作室学员昆十中的李文炳老师谈了自己的感悟,语文教学整合的方式是多元的,我们要有对生活中语言的敏感性,这就是切实的生活情境。同时要思考用语的精确性,批判性思维产生的价值观碰撞,才是教学的真谛!
  对每一位一线的教师而言,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改变与突破,真的才能保持鲜活的教学思维与能力,迎接不断变化的世界。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浦新路2号
邮编:650214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2642号-1 云教ICP备1105008号 <span style=">公安备案号53019102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