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晚上七点,由人文学院主办,李艳峰教授主讲的题为《语言、思维、概念与话语体系建设——以以“民族国家”“王朝天下”为例》的讲座在博文楼1201教室顺开展。
该讲座由孙柏林博士主持,首先,孙老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李艳峰教授,李老师是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示范项目负责人,云南省史学会理事、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文化名家、“春城计划”文化名家,其专著《中国南方古代僚人源流史》荣获省第二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其次,孙老师对今天讲座的内容做了一个导引:中国周代形成的“天下”体系,促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融合性特征,以中原或华夏文华为聚焦;而西方的“民族国家”概念形成于中世纪,是一种独立主义的文化,如各民族的语言从拉丁语中的分化,民族史诗的诞生等。最后,孙老师提示李教授今天的讲座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前沿性,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
首先,李艳峰教授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展开讨论。一方面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最有效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承担者,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语言。另一方面语言离不开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反映了抽象思维的成果和抽象思维运行的方式,如果没有思维,则没有语言。总之,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其次,李艳峰教授从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切入,提到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有的,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但各个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具有特殊性。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切分,即对事物的划分不同。其次是语言语法不同,汉语中的词法分为象形、会意,而英语则是话题结构。
最后,李艳峰教授通过对语言、思维、概念与话语的解析,及其关系的探讨,以民族国家、王朝天下为例,为我们讲述了语言思维、概念与话语体系建设这一主题。社会实践基于思想理论,对于“一定”思想理论产生的总体倾向——思维方式的探析,是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关注的。语言是词语及其运行规律的总和,是思维的物质外化,通过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应该可以窥见东西双方各自以概念为逻辑基础的话语体系构建的整体风格。基于拉丁文的语言体系具有形式性、程序性、逻辑性很强的鲜明表征,体现出其社会群体“分性”的思维底色;汉语系统分析性、融通性、整体性的特点比较明显,体现出其社会群体“合性”的思维底色。李艳峰教授以“民族国家”“王朝天下”为例对比展开的交流讨论,有益于在比较中反观自我,提供了有关选取对待他者话语体系的态度方法的资料参考。
在整个讲座的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和李教授共同探讨。最后讲座在热情的掌声中结束,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是对语言思维、概念与话语体系建设的更深度了解和思考,令人回味,收获颇丰。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和踊跃参与往后的惟真讲坛!
人文学院团委、学生会
2022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