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我院2023级研究生曹芮同学参加华西2024民俗学论坛学术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24-04-22 点击数:

       2024年4月19日至21日,华西民俗学论坛(2024)在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此次学术论坛主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民间歌谣与歌唱”,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濒危活态文献保护研究团队、四川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由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巴蜀文化传承与保护”教师团队、成都市民俗文化研究会联合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四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学者莅临此次论坛。

4月20日上午9时,本次论坛在四川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负责人汤君教授主持,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袁雪梅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毛巧晖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刘宗迪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汤君教授做了大会主题发言。

毛巧晖研究员以《革命歌谣文类生产(产生)、发展与当代传承》为题,首先梳理了“革命”的丰富涵义,指出其概念的发展变迁。随后结合大量民间文学史料剖析民间文艺与革命的结合历程,最后将话题引向当下热门的“非遗”,指出革命歌谣当代传承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具体实践中将革命歌谣还原到复杂的、长期的、互动的社会生活中,这也是文化传承、发展及传播共同面临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以《上海谣谚、演唱与民间传统——以<沪谚><沪谚外编>为例》为主题,结合各类叙事形态及民俗谱系,引出上海谣谚史中的重要人物,呈现上海谣谚面临的困境与矛盾,重点关注其内在的表述危机,探讨上海谣谚的保护价值与保护路径,并与毛巧晖老师的部分观点进行对话。

北京语言大学刘宗迪教授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诗经>中的夏人遗风》为题,首先引用《夏小正》对星宿的记录,聚焦“三星”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比较分析了古埃及与古中国对星宿关注视角的差异。随后以《唐风·绸缪》为例,具体分析星宿与古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了星宿与民歌、民间生活、民族记忆的紧密联系。

四川师范大学汤君教授以文章《哲人久已逝,山水有遗光——先师万光治先生四川民歌研读小记》,介绍了万光治先生的人生经历、治学成就及对四川民歌的抢救性采录历程,重点分析万光治先生所倡导的“活态文献”概念与具体实践,向在场师友展示了先师丰厚的学术成果与高尚贵重的人品师德。

4月20日下午及4月21日全天,此次论坛一共举行了五场硕博论坛,我院2023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曹芮同学参与了第三组“少数民族歌谣研究”的讨论,分享了她的论文《试论傣族民歌中“花鸟”意象的审美特征》,探讨了傣族民歌中的生态美学价值。

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在“民间文学”时隔27年重回二级学科的队列的背景下,此次论坛是一场民间文学的学术盛典。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浦新路2号
邮编:650214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2642号-1 云教ICP备1105008号 <span style=">公安备案号53019102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