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人文学院“民族心脉·循策焕新”实践团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人文学院 时间:2024-08-01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呈现的新气象,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新变化,人文学院“民族心脉·寻策焕新”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25日在学院于盼老师的带领下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为期六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倾情绘制中国式新时代民族团结新发展图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华丽篇章。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因美丽的母亲河——红河穿境而过得名。红河州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交通发展变化巨大。同时州内民族种类众多,有哈尼族、彝族、布朗族等11个世居民族,更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因此本团队以交通心脉和民族特色为基点,选择在此州的三个站点进行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分别是蒙自市、建水县和红河县。在实践活动完成后,全体成员取得了丰硕成果。

站点一:蒙自市站(7月25日—7月26日)


实践团队乘坐高铁、大巴奔赴到了第一站——蒙自市,首先来到了当地的红寨村,并对街道人民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询问数十名民众,基本了解了当地的民族构成、民族特色活动和交通建设发展等情况。

紧接着实践团队为了更加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风情与历史发展积淀,全体成员来到了红河州博物馆,亲身走入其中,细听线上云讲解娓娓道来那段不曾探访的历史,全体成员都不禁震撼于当地历史脉络发展与民族深厚底蕴,无不被当地民族文化的漫漫发展路所惊叹,深切体会了中华民族当今团结盛况。

站点二:建水县站(7月27日—7月28日)

实践团队从始至终奉行着,从大到小,由浅入深的实践方法,从蒙自市来到了建水县。为深入了解传承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的千年建水紫陶非遗技艺,实践团来到了在古城十二眼井处的御麒堂学习了紫陶的制作过程,从中了解到建水紫陶制作大体来说是6大道工艺,分别是制泥、成型、拉坯、装饰、刻填、烧制、打磨。团队成员也亲身体验了其中的拉坯环节,深刻感悟地方民族工艺匠人的执着与热爱。


除了感受非遗文化,实践团还来到了建水县的文化馆,观看了建水县彝族花灯团的四季春晚的舞蹈排练,领略到了少数民族舞蹈与汉族舞蹈歌曲结合创新的魅力。

站点三:红河县站(7月28日—7月30日)

实践团队乘坐大巴跋涉三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了红河县。这是一个比前两个站点更加偏远的地方,也是彝族人民大量聚居的地方之一。在这里,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撒玛坝梯田,通过听取负责人讲解,深入了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梯田农业,同时,全体成员参与到了梯田景区的卫生清洁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为梯田经济发展助微薄之力。

次日,实践团队来到了迤萨村公路音乐营地进行了民族团结的相关宣讲,最后与热情的当地人民一起围着篝火打跳,圆满结束了整个实践活动。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魅力,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根脉。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团队从蒙自市走向红河县,不断深入,同学们真正体会了当今民族团结与交通发展的真实情况,以及新时代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内容与新蕴涵,深刻感悟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中国梦复兴梦的根基,是先民们留给后辈的丰厚遗产。全国各族人民都应当牢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使命,以亿万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磅礴丹青,在新时代的帙卷上续画多民族的盛世与辉煌!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浦新路2号
邮编:650214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2642号-1 云教ICP备1105008号 <span style=">公安备案号53019102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