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出土简牍中的算法:小九九与大九九

作者:邢华 时间:2025-07-02 点击数:

《韩诗外传》里有个故事齐桓公求贤几年而不得这时东野来了个“鄙人”,自荐说懂九九术,齐桓公就不怎么待见,心想这算什么本事。鄙人对答得好,如果您能礼遇一个擅长九九术的小才,大德贤才定会不请自来。齐桓公就给了他一个差事。果然,不到一年,不少人才来投奔请求效忠于桓公。

目前最早的乘法口诀简牍,系用战国楚系文字书写而成,出土于楚故都纪南城遗址约1公里的秦家咀墓地。秦简、汉简中有多批次成套的口诀表。出土乘法口诀表,往往从大数起,始于九九八十一,没有我们熟悉的一一得一,个别简上反而多出了“二半而一”。这一套口诀表称为小九九。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九九口诀表(局部)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的九九表写在一块木板上,长二至三公分,宽约七公分,木板正面抄写九九表,背面用来计账目。九九术有专门的称呼叫做隶首。据传说,隶首是黄帝的史官,他发明创造了算数,所以隶首的名字就和九九术联系在了一起。

里耶秦简乘法口诀表

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发现了最早的数学文献实物,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见,大九九术。古巴比伦人发明过六十进位制的算表,只是用于教学和辅助记忆,并没有实际的计算功能。清华简中的算表操作简便,采用十进位制,利用乘法交换律和分配律原理,可进行100以内两位数的乘法,还可进行更为复杂的除法运算和开方运算。算表上最大的乘积为8100,即90乘以90最小的乘积则为1/4。设计者精心制作,算表由二十一根竹简编联而成,简的上端开有小孔,孔上穿有丝绳,使用者通过拉动丝绳所代表的数字进行定位和查找,可准确找到两个数的乘积。

大九九可看作小九九的升级版,设计精巧,不需要记忆,但是要配合具体的实物进行操作。小九九口诀简便,本来就是为结合十进制计数法和算筹进行计算,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解决复杂的实际运算问题。二者可谓,各有其道。

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有句名言,万物皆数,宇宙中的一切都可以用数字来表达。我们当下处在一个所谓大数据的时代,算法渗入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早在秦汉时代这种观念就产生了。在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陈起老师也有类似的看法,“天下之物,无不用数者。夫天所之大也,地所生之众也,岁四时之至也,日月相代也,星辰之往与来也,五音、六律生也,毕用数。”天地包容化育万物,四时更替,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动,再到音律节拍弹奏,像一张看不见的大手,掌控着这一切,从基本的规则到呈现出的琐碎细节。

    本文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趣说出土简帛”(编号SKPJ2023024)系列成果之一,审核专家: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李烨副教授。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浦新路2号
邮编:650214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2642号-1 云教ICP备1105008号 <span style=">公安备案号53019102000011